(一) 當您牙齦時常發炎,容易蛀牙、掉牙、落髮、健忘,可能早已缺鈣很了。
(二) 當您打哈欠易脫下巴,走路易扭到腳、閃到腰,可能骨頭的尺寸早已磨損、變小、容易鬆脫,鈣質也不足夠了。
(三) 當您彎曲關節有雜音,甚至早晨起床,某些關節特別僵硬(晨僵現象),上、下樓梯速度變遲緩,或像螃蟹般橫向下樓,當心!退化性關節炎已悄悄上身。
(四) 當您的工作或運動必須重複同一個動作多次,且每日規律的執行,小心局部關節、軟骨、肌肉、筋膜提早耗損,並招惹骨質流失及退化性關節炎發生。
(五) 若您是腸胃不調、消化系統障礙的年久患者,切記老祖宗在中國醫學早有明示:「脾胃主中洲,吸收日月精華灌溉五臟六腑,消化系統不良者,不但五臟六腑不能滋養,骨頭也長不起來」,因此腸胃科營養攝取不足的患者,也不易有健康的骨骼。
(六) 當您在作身體向前傾斜(如刷牙、換尿布、搬動物品等)動作後,卻不易回復原來體位,或久坐久站數小時,全身感覺僵硬或酸痛,可能早已是骨質流失及骨刺或慢性關節炎的病患。
(七) 若您屬更年期障礙,又有長期慢性病用藥,加上癌症接受化療者,更需留意切勿成了骨鬆症的老病號。
(八) 若您長期吃素,平日極少外出曬太陽又缺乏運動(肌耐力不足),甚至已到更年期(更年期婦女,因停經的關係,影響鈣的吸收極大),伸個懶腰或睡到一半,都容易抽筋,小心已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。
(九) 若您始終無法改善抽煙、喝酒、咖啡、濃茶、碳酸飲料等不當飲食習慣,再加上熬夜、壓力等不正常作習,骨鬆症肯定會與您如影隨形。
(十) 若您已是年逾50∼60歲的長者,仍活躍在運動場、健身房,如國標舞、打球、登山、健走…樣樣都來,強壯肌耐力的支撐,極易掩飾早已耗損的骨節傷害,切記!一定需要定期做骨質密度檢查,並找出適當防治的方法,以防骨質及軟骨的過度磨損而不自知。
(十一) 若您時常容易感冒,甚至久咳不癒,拖成哮喘體質,此時身體虛損已久非常耗弱,已不宜藥攻只宜食補,同時應調理骨本,提升免疫力,以改善體質。
(十二) 糖尿病患者傷口不易癒合,切忌勿再假外科手術,讓破損的傷口面積加大,這樣癒合會更加無望,當知教科書早有明載「胰島素的分泌,完全依照鈣的指示,缺鈣時胰島素無法正常分泌」。因此改善體鈣含量,對傷口的修復,絕對有正面的幫助。
(十三) 當輕微跑步或快速走路,不到10分鐘,就上氣不接下氣,小心體內應有部分血管因鈣化或硬化造成管腔狹窄,供氧量不足,說不定高血壓也早就上身,因此,切斷它!千萬不要姑息,讓病情惡化到心臟病、中風都報到了。趕快減重,並攝取低油、低膽固醇食品,當然最重要的,也要使用能導正「鈣」歸位的食品,如此,雖不能完全避免老化,但至少能減速慢行。 |